当前要闻:让残疾人也拥有精彩人生——江西基层助残帮扶见闻
来源:新华网    时间:2023-06-27 18:21:42

新华社南昌6月27日电 题:让残疾人也拥有精彩人生——江西基层助残帮扶见闻


(资料图)

新华社记者袁慧晶

六月的江西已有些炎热。在离家不到百米的江西美源艾草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,温根平用残缺的手臂夹着塑料铲将生产好的艾绒装袋,他一年能赚3万多元。而在这家企业,28名长期员工中有18名残疾人。

这是江西助残帮扶诸多成效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江西围绕残疾人就业增收、康复救助、创业培训等重点领域,不断完善政策保障,确保广大残疾人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。

特色产业,让农村残疾人就近就业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在农村地区,却有一些因肢体残疾“出不去”“走不远”的人。

在新余市姚圩镇南河村,温林生和刘青兰夫妻因肢体残疾丧失部分劳动能力,一度只能依靠吃低保为生。“如今在艾草厂上班年收入4万元,去年家里盖了新房,添了冰箱、彩电。”57岁的温林生相信,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
给他们夫妻带来转机的是温小根,他也是一名残疾人。2018年,看好“艾”市场的温小根返乡创业,成立江西美源艾草种植有限责任公司,在村里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艾草。这几年,在“阳光助残基地”、乡村振兴项目的帮扶下,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。

“我赶上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好机遇,希望能带动更多残疾人投身家乡建设。”已是南河村党支部书记的温小根如今有了更大的目标,他要帮助镇里打造艾草小镇,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。

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处长赖建宁说,江西各级残联5年来已投入1亿元资金扶持建设“阳光助残基地”2348个,安置残疾人1.16万人次,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1.1万户。

康复救助,为“星星”家庭点灯

孤独症儿童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。

每个工作日的下午,6岁的旺仔(化名)都会被妈妈小董从幼儿园接到一个特殊课堂学习。如果幸运的话,来自“星星”的他明年有望进入普通小学就读。

“旺仔3岁的时候被发现异常,不会回应外界呼唤,更别提叫爸爸妈妈了。”小董说,他们经医院推荐来到本地一家康复机构,经过半年训练,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,“我们这才有了希望,也许旺仔也能正常生活”。

张兰(化名)是景德镇市一家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的创始人,也是一名孤独症患者的家属。“我孙女也患有孤独症,如今12岁了,能正常上学,钢琴还过了9级。”张兰深知这一疾病给家庭带来的痛苦,也了解尽早干预、持续干预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,创办这家机构的初衷,就是想给这些孩子和家庭点亮希望之灯。

“0至6岁的孤独症患儿,我们会为其申请每年每人1.5万元的康复救助补助。”张兰告诉记者,机构自2014年开办以来,已为超500名孤独症患儿提供过康复干预服务,每年都有孩子顺利进入普通小学就读。

江西自2018年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以来,已投入3.5亿余元为37533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。

创业培训,发挥特长“绽芳华”

“生活在这个年代很幸福,我希望更多人特别是残疾人能穿上我做的服装在舞台上展现风采。”因车祸导致右腿高位截肢的丁智青说,她的梦想是设计出各个民族的舞蹈服饰,如今她正朝着梦想前进。

2019年,作为鹰潭市“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”之一的江西省恋之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,在政府和残联的牵线下找到了丁智青,提供资金、场地支持她开办了一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目前已吸纳30余名残疾人就业,年营业额约500万元。

正在追梦的不仅是丁智青。35岁的聋哑人琚志军是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公认的“好眼力”。“在培训过程中,我们发现他观察力很强,做事细致,组装产品质检通过率极高。”公司副总经理黄宽说,企业引导和支持残障人士结合自身特长学习技艺,建立了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,帮助有条件的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创业梦想。

“希望残疾人通过培训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工作,更能在工作岗位上收获自信、发挥所长。”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康复服务中心副主任崔可斌说,目前,江西年培训残疾人1.4万人次以上,已建立“以市场为导向、残疾人就业机构为主体、大中专院校培训基地为补充”的培养机制,培养残疾人高端技能人才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